批量群发短信
“您的贷款逾期未还,我们将采取法律行动!”末尾附有“退订回T”。
这类短信通常使用夸张的措辞,如“立即采取法律行动”或“影响个人征信”,目的是制造恐慌气氛,诱导你在紧张中做出错误决定。
个人号码催收
来自陌生个人号码的催收短信,可能声称可以帮助你“解除征信记录”或“提供优惠方案”,实则暗藏陷阱。
不法分子可能会冒充平台工作人员,编造各种理由诱骗你转账或泄露个人信息。
特殊号段短信
以1069、1065或1068等开头的短信,常常打着“金融服务”、“信贷管理”的旗号,但内容含糊不清,甚至无法确认具体的债权人信息。
这些号码通常是不法分子为了逃避监管而使用的手段。
虚假威胁短信
短信中可能会使用“恶意欠债”、“涉嫌诈骗”等严厉的措辞,企图通过法律术语吓唬你。
实际上,普通债务纠纷属于民事范畴,除非确实存在故意逃废债务的行为,否则不可能上升到刑事层面。
冒充官方机构
某些短信可能会声称来自法院或金融机构,例如“12368号码发出的短信”,这是人民法院电子送达平台的官方号码,但如果收到类似的起诉通知或调解邀请,一定要认真对待。
建议:
收到催款短信时,首先核实发件人的信息,确保其真实性。
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
如果短信内容让你感到不安,可以直接忽略或向相关机构举报。
定期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或官方App,查看是否有相关的催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