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唐睿宗景云年间,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去田姓朋友家做客,即兴作了这首田园诗。诗既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间的情谊。鸡黍待客的典故出自汉代。据《汉书》记载:东汉时期,山阳金乡的范式与汝南张勋是京城洛阳太学里的同学,关系特别好,毕业后范式约定两年后的九月十五去张勋家拜访。转眼约期已至,张勋杀鸡煮黍准备待客。果然,十分守信的范式,走了几百里地登门拜访,让张家感动不已。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世称“孟襄阳”。因他终生未曾入仕途,又称为“孟山人”。孟浩然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境殷实。九岁开始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术。20岁即云游天下,23岁隐居于鹿门山开始诗词创作。唐开元十五年,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赴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开元十六年春,科举不中的孟浩然,在长安城四处拜访名士、广交朋友。此间结识了诗人王维,王维为孟浩然画像,并与一批诗人吟诗作会。曾在长安太学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和王维等京城官员都来和他交朋友,相互赋诗寄赠。此后孟浩然多次求仕不成,于开元二十五年入张九龄幕府,不久返回故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遭贬官路过襄阳,拜访孟浩然,二人相见甚欢,相约饮酒。此时孟浩然正背生毒疮,治疗了很长时间,病情刚刚有好转,却在宴会中食用了大量海鲜,导致旧病复发,不久即与世长辞。

老朋友杀鸡蒸黍预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庄去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庄,青山在城外横卧着。
推开窗户面对场院和菜园,一边喝着酒一边闲聊着庄稼的生长。
等到来年的重阳节,还要来和老朋友一起观赏菊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预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的田庄做客。农村独特的风味,简朴诚恳的待客之情,打动了诗人。好朋友间不用讲究繁琐的虚礼和排场,坦诚相对才更能展示真挚的情谊。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村庄在绿树和青山的环抱中,清淡幽静,犹如一幅水墨画。让人流连忘返之间感受一种恬淡愉悦的心情。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和老朋友饮酒交谈,兴之所至,推开窗户看见户外的景致,绿树、青山、村庄、场院、菜园、桑麻,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使人心旷神怡。农庄幽美的环境,田家采桑、种菜的农家事征服了诗人,使得诗人暂时忘记了人生的挫折,俗世的功名利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的被农村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率真地向老朋友表示来年秋高气爽的重阳节会再来饮酒观赏菊花。短短两句,朋友的热情款待,诗人愉快的心情,朋友间真挚融洽的情感,深深印刻在读者脑海中。

孟浩然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的诗风和他的人一样清淡自然。就像这首诗,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次平常的约会,被表现的富有诗意。眼前所见的情景,描述起来语言朴素近乎口语,字字轻松,句句平淡,这种平易近人的风格,使作者的情感和所描写的朴实田园高度一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趣。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意思是说,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