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算肇事逃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18:36:30    

事故现场逃离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如果肇事人逃离事故现场不远或不久,被交警追获或被其他人拦截、扭送,则不影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履行救助义务:

如果肇事人在事故发生后积极对被害人进行救助,例如拦截车辆、将被害人送往医院、立即报案并在医院等待,即使离开了肇事现场,但本质上是为了积极履行救助义务,不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

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

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而驾驶车辆离开现场,不算是肇事逃逸。

为了救助伤者而离开:

如果事故当事人为了及时抢救伤者,在标明车辆和位置后驾驶车辆前往请求救援或报案,不算是肇事逃逸。

因特殊原因暂时离开:

如果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暂时离开医院,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资料,经过伤者家属同意后离开,不算是肇事逃逸。

因受伤需救治而离开:

如果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救治而没能及时报案,而是采用先将伤者送往医院的方法,不算是肇事逃逸。

达成协议后离开:

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只要已经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信息,就不构成逃逸。

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

如果有证据证明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交通事故现场并及时报案,不算是肇事逃逸。

离开现场后及时报警:

如果当事人驾车驶离现场,但及时报警,并在现场附近等待警方处理,通常不会被认定为逃逸。

离开现场的原因合理:

如果离开现场是出于紧急医疗救助、报警等合理原因,并且在离开后及时返回现场并向警方说明情况,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被认定为逃逸。

综上所述,是否构成肇事逃逸需根据具体情况和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来判断。如果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有积极救助、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因特殊原因暂时离开且征得伤者或家属同意、及时报警等行为,一般不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