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的前世今生
一、甲骨文“福”字为会意字。这是一个用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在祭坛(示)边向神献上丰收的礼物的形象,由左边的“示”和右上的“酉”(即酒的初文)、和右下的“左右”二手组成。是为向神祝祷感恩,以初熟的果子与酒向神献祭,祈求诸事亨通的意思。
二、甲骨文“福”字为会意字。在祭坛(示)边,用“酉”向神献上丰收的礼物的形象,由左边的“示”和右边的“酉”(即酒的初文)组成。是为向神祝祷感恩,以初熟的果子与酒向神献祭,祈求诸事亨通的意思。只是的酒坛子发生讹变,变得更加简洁了,而“示”台上也多了一横表示放在祭坛上的礼物。
三、金文“福”字为会意字。祭坛变成了像桌子一样的祭台(示),用“酉”向神献上丰收的礼物的形象,由左边的“示”和右边的“酉”(即酒的初文)组成。是为向神祝祷感恩,以初熟的果子与酒向神献祭,祈求诸事亨通的意思。祭坛“示”还是讹变后的形象,由两横组成,下面有一竖表示祭坛供桌的脚,“酉”的形象相对规范化成为一个标准的对称的长脖子酒瓶的形象。
四、金文的“福”字为会意字。该字由代表大屋檐的“宝盖”、表示祭台的“示”和代表酒瓶的“酉”组成,意为向神献上丰收的礼物的形象,只是这样的献祭由户外挪移到了室内,即殿内,祭台也由单脚变为三脚,意思还是是为向神祝祷感恩,以初熟的果子与酒向神献祭,祈求诸事亨通的。
五、小篆的“福”字为会意字。汉字发展到了秦代的小篆,酒坛子讹变为“畐”(fù,读副),于是“福”,祭台的“示”依然保留,以表意,“畐”表音,从此“福字成为了会意和形声皆备的复合字了。以后便以这一小篆的构形作为基文,发展成为隶书、章草、楷书、行书与草书,一直沿用至今。
六、隶属的“福”字
七、章草的“福”字
八、楷书的“福字”
九、行书的“福字”
十、草书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