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是什么东西制成的(槟榔,来自地狱的果实)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9:19:30    


槟榔-恶魔果实

槟榔是一种热带水果,在云南、海南和台湾地区盛产,营养丰富,中医‬将其‬广泛‬用做药材‬。槟榔犹如兴奋剂一样,吃完提神醒脑,心跳加速,面色通红,吃完感觉倍儿爽,所以越吃越上瘾,许多人都爱不释手。


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为一级致癌物。槟榔致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机械损伤‬,简单来说‬就是‬槟榔的‬纤维‬较‬粗糙‬,很硬‬,咀嚼‬槟榔‬时容易‬对口腔黏膜‬、牙齿‬造成损伤‬,且‬其‬所含‬的生物碱‬能‬杀死‬细胞‬,进而‬对‬口腔黏膜‬造成‬双重‬打击‬。二是‬经过咀嚼‬后‬,槟榔里的‬化学物质‬形成‬亚‬硝‬基‬,是‬明确‬致癌‬的‬化合物‬。

尽管如此,槟榔从未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反而生活处处都有它的身影,不知道是否有更多人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恶魔大军”,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躺在病床上,悔不当初。

槟榔是世界上第四大最容易成瘾的物质,在烟草、酒精和咖啡因后面。

为什么槟榔这么容易上瘾,又这么难戒掉呢?

生物碱是槟榔最重要的成分,与嚼槟榔所形成的让一些人产生舒服的体感反应关系最密切,如面色红润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一粒槟榔嚼下去,持续两三个小时都精神百倍,这些感官上的刺激,让一些人一颗又一颗的嚼了下去,逐渐成瘾。

嚼食槟榔上瘾被称为槟榔嚼食依赖。

槟榔嚼食依赖人群在停止嚼槟榔后会出现全身虚弱疲乏、精神涣散、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沮丧、心烦意乱等一系列让人不舒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的症状。

所以说嚼食槟榔一旦上瘾很难自己控制,停止会非常不舒服。

如果仅仅只是上瘾,那么长期咀嚼槟榔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毕竟当前社会大家都比较追求口味和精神上的满足,但槟榔的恐怖就在于它的致癌性。

槟榔致癌的路径基本上是这样的:

1.在长时间咀嚼槟榔的同时,口腔黏膜局部外伤和黏膜损伤,引起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OSF)以及口腔白斑(OLK),而这是有恶变的高危险性,经过长期的病理过程可能会恶化为口腔癌。

2.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比如槟榔生物碱、槟榔鞣制、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等,己有动物研究显示出其中一些活性成分的致癌作用。

就像前面提到的,一边是物理上对口腔的持续伤害,一边是化学上的一再刺激,槟榔对我们口腔的致癌过程非常“科学”和“凶狠”。



但是嚼槟榔大军里不乏一些人认为没有那么可怕,他们嚼了很久也没有出问题。

我们来看几组槟榔食用大国的数据: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咀嚼槟榔的居民在该国为57.7%,几十年来,口腔癌一直都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女性第二常见的癌症;

印度是世界上槟榔消耗的最大国。在印度孟买的一个大规模的调查中,有33.0%的人咀嚼不同品牌的槟榔,印度口腔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

2017 年发表子中国牙科研究杂志( Chin J Dent Res) 上的论文对长沙 5家医院槟榔相关口腔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在2005~2016年间,槟榔诱发的口腔癌在湖南己连续 12年逐年上升,2016 年口腔癌发病例数是 2005年的7倍。

这些数据都可以表明,咀嚼槟榔和口腔癌之间是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在嚼槟榔大军中,还有一些信奉“槟榔加烟,法力无边”的消费者,经常把烟、酒、槟榔一起食用,并从中得到巨大的满足,但在有研究表明,有吸烟和酗酒习惯的食用槟榔人群的口腔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123倍!甚至还有更高的病死率。

戒掉槟榔,及时挽回。

很多嚼槟榔的朋友可能在意识到槟榔的危害之后,觉得自己可能已经要坠入深渊了无法挽回了,当然不是这样,及时的戒断槟榔,只有机会挽回悲剧的,在真正转变为口腔癌之前,口腔会有一个癌前病变的窗口期,即口腔黏膜下纤维变(osf)。

在 1985年的会议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将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列为癌前状态。

但嚼着槟榔的人常会错过这个时期--因为口腔早期无症状,慢慢地会有烧灼感,再往后,口腔开始受限。——--先是吃东西、然后是说话,再到后面,连简单地张开嘴皮十分困难。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原来口腔里也是会患癌的,他们捱着、忍着,却不知道,其癌变发生率高达7%~30%。

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好消息的信息是,在积极治疗后,对改善患者的张口度及口腔黏膜的烧灼痛效果良好,治疗总有效率可达 93%。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早早戒断槟榔,且积极配合治疗,我们真的能从悬崖边上,真实地把一条人命拉回现实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