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吴起县属于哪个市(陕西吴起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0 09:07:41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邻定边县,东南接志丹县,东北连靖边县,西南毗邻甘肃省华池县。县城位于吴起镇。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封山禁牧和退耕还林,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2010年,吴起县在全国率先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而名享全国。

历史沿革

吴起县古代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夏(约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相传境内属雍州之域(《尚书·禹贡》记述大禹划分中国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九州,为地理区划)。

商(约前17世纪一前11世纪),为羌族鬼方之游牧区。

西周(约前11世纪一前771),为验狁(亦称犬戎)之地。春秋周襄王十七年(前635),“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山西、陕西之间的黄河以西)固(无定河)、洛(洛河)之间,号曰赤翟、白翟”(《史记·匈奴列传索引》)。

战国(前475一前221),先属魏,后入秦。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蒙恬收复河南地(内蒙古河套一带),筑长城御之,分全国为三十六郡,今县境主要属北地郡马岭县(治所今甘肃庆阳附近);周湾镇、长城镇一带位于无定河流域,属上郡阳周县。

西汉(前206-25),高帝二年(前205)设北地郡归德县,县治所在今吴起县西北铁边城镇。

东汉建武元年(25),废归德县并入参圈县(《后汉书·地理志》)。

三国、西晋(220-316),为匈奴、羌族的游牧区。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439),各政权兴衰交替,“其郡州之名不可知也”(《晋书·地理志》)。吴起境域依次归属前赵(今吴起县西部)、后赵(今吴起县东部)、前秦、后秦。夏(匈奴)凤翔元年(413),赫连勃勃发民夫十万人,筑都城曰“统万”(今靖边县白城子)时,今吴起境域属夏。赫连夏时,不设郡县,“筑城以处之”(洪亮吉《十六国疆域志》),今吴起境内有16座古城(《宋史·地理志》)。

西魏大统元年(535),复置归德县,属恒州(《元和郡县志》)。

隋大业元年(605),以洛水源头为由,改归德县为洛源县(《太平寰宇记》),属弘化郡。隋末梁师都联合突厥反隋,据雕阴(今绥德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市)、延安(今延安市)等郡,并称帝,国号梁,建元永隆。大业十三年(617),县被梁师都所破,割据达11年之久(《隋书·梁师都传》)。

唐贞观二年(628)复置洛源县。又自金城县移北永州治于此。八年(634),北永州废,复以洛源县属庆州。

五代(907—960),沿唐旧县。

北宋初年(960),延安以北为党项拓跋氏所占,以夏州(治所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为中心,洛源县废(《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为西夏洪州地域(今陕西靖边县南)。哲宗绍圣四年(1097)连破洪州、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元符二年(1099),在原洛源县地筑定边城(安定边疆之意),后改为定边军(政区名)。政和六年(1116),置定边县隶属定边军,辖白豹城(今吴起县南)、东谷寨(今甘肃省华池县)、神堂堡、绥远寨、观化堡、通化堡、鸡咀堡(均在今吴起西部)(《宋史·地理志》)。

金皇统六年(1146),以定边军等沿边地赐夏国,定边军被裁撤(《金史·地理志》)。

明成化十一年(1475),在今吴起东北长城镇黄洞村(原名栲栳城)建宁塞堡,在周湾镇徐台则村(旧城子)建把都河堡(《延绥镇志》),隶属靖边卫。万历六年(1578)把都河堡并人宁塞堡,辖宁塞川以北、洛河至颗颗川以东地域。

清雍正九年(1731),宁塞堡划归靖边县辖地。中华民国初期,吴起境域分属陕西省榆林道定边县、靖边县、延安府保安县和甘肃省庆阳府安化县。1934年2月25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小石崖成立,将保安(今志丹)县西部的义正川、吴堡川、白豹川、脚扎川等地开辟为苏区。境内的白豹川、脚扎川、小涧川、卜罗川属之。白豹川许岔村建立了乡苏维埃政府。l2月,建立赤安县第六区(杨青川区,驻瓦社)苏维埃政府,辖罗坪川(今志丹县辖)、杨青川、卜罗寺川、宁塞川下游至吴起镇一带。

1935年5月,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在宁塞川风凰寺成立定边县革命委员会,辖3个区10个乡。即:风凰区辖风凰寺、五谷城、周湾乡;颗颗川区辖毛家砭、党家畔、麻家台、账房湾乡;乱石头区辖郭沟门、吴仓堡、新安边乡。8月,赤安县成立第五区(白豹区,驻姚庄沟门),辖8个乡,包括洛河以西、三道川以南区域。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领陕北、陕甘两省及关中、神府二特区,今吴起县境属陕北省。

1936年5月,定边县革命委员会机构迁往定边县境,中共陕甘宁省委在二道川的塔儿湾成立(新)赤安县苏维政府,辖杨青、凤凰寺、水泛台、新寨、黄砭5个区22个乡。6月在头道川铁边城成立铁边县(驻铁边城南门的营盘院),辖元城、五蛟区(今华池县辖)、八珠区(今环县辖)、罗崾岘、铁角区(今定边县辖)和铁边城区。7月,新赤安县县委、县政府迁驻刘渠子。10月,铁边县迁驻元城区,改称赤庆县(1937年7月撤销),铁边城区划归(新)赤安县辖。

1937年4月,叛徒武装袭击(新)赤安县苏维埃政府,事件平息后县政府迁驻宗湾子。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9月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中共中央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建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为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行政区域。10月,(新)赤安县撤销,今吴起县境分属定边、靖边、志丹、甘肃省华池县辖。

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划志丹、定边、靖边和华池县各一部,于8月成立吴旗县(取“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红旗插上胜利山”之意,改吴起镇的吴起为“吴旗”),隶属三边分区(辖定边、靖边、吴旗、盐池县)。吴旗县辖6个区33个乡。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月吴旗县撤销,县域又划回原属四县。

1950年4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命令恢复吴旗县,隶属陕北行政公署。5月陕北行政公署撤销后,吴旗县隶属延安分区。

1958年12月31日,吴旗县并入志丹县。

1961年5月,陕西省政府向吴旗县派出工作团,筹备建县。9月,吴旗县正式恢复,隶属延安专区,设立人民公社13个。

1968年9月,经陕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吴旗县革命委员会。

1981年3月,恢复吴旗县人民政府。

1984年8月,撤销政社合一建制的人民公社,设立3镇11乡、160个村民委员会。1996年11月,撤地设市,属延安市。

2005年10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辖区不变仍属延安市。18日,正式更名。

行政区划

1942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吴旗县,辖风凰寺、马湾、水泛台、新寨、黄砭、罗涧6个区33个乡、113个行政村、472个自然村。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撒吴旗县,境内分属定边、靖边、志丹和华池县。

1950年4月恢复吴旗县,辖凤凰、马湾、水泛台、新寨、黄砭5个区29个乡、113个行政村、473个自然村。

1952年6月,第四区(新寨区)增设南庄畔乡。

1956年全县划编为蔡砭、水泛台、铁边城、周湾4个区,19个区辖乡和4个直属乡,288个高级农业社,97个初级农业社。

1958年8月,撤销区级建制,联乡并社,设双湾涧、周湾、党河、蔡砭、薛岔、铁边城、王洼子、吴旗镇、白豹、杜大岔、长官庙、楼坊坪12个乡、182个农业社。10月实行政社合一,将12个乡合并为7个人民公社。即;白豹、楼坊坪合并为前进人民公社;周湾、双湾涧合并为红星人民公社;铁边城、王洼子合并为幸福人民公社;长官庙、杜大岔合并为曙光人民公社;薛岔、蔡砭合并为红旗人民公社;吴旗、楼坊坪三、五、七社合并为青春人民公社;党河改为团结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吴旗县整建制并入志丹县。

1961年9月恢复吴旗县,将前进人民公社改为白豹人民公社,红星公社改为周湾公社,幸福公社改为铁边城公社,曙光公社改为长官庙公社,红旗公社改为蔡砭公社,青春公社改为城关公社,团结公社改为吴仓堡公社,增设了楼坊坪、庙沟、王洼子、新寨、长城(原双湾涧乡)、薛岔6个人民公社,全县13个人民公社、172个生产大队、636个生产队(基本核算单位)、2542个自然村。

1968年9月,吴旗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12月,各公社相应成立了革命委员会。

1981年3月撤销吴旗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吴旗县人民政府,相应恢复了各公社管理委员会。5月,城关公社划出并成立吴旗镇人民政府(驻吴旗镇),辖县城4个居民委员会和市镇生产大队。1984年8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恢复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9月,周湾、铁边城撤乡设镇,全县共3个镇、11个乡、161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133个村民小组、2335个自然村。

1985年2月,城关公社更名为洛源乡。

1988年6月,行政村改称村民委员会。

1991年3月,长官庙乡阳台村委会分出南沟村委会;吴仓堡乡广佛寺村委会分为黄砭、乱石头村委会。

2001年1月,吴仓堡乡王元沟村委会分出冰草沟村委会。11月,洛源乡与吴旗镇“撤二建一”,成立新吴旗镇。镇政府驻地为洛源乡驻地姚店台。原吴旗镇机构改设为吴旗镇城区管理办公室。楼坊坪乡撤销,并入白豹乡并设立为白豹镇,镇政府驻地为白豹乡驻地袁圪崂。县辖4个镇8个乡。

2002年10月,吴旗镇城区管理办公室设北苑、城区、南苑3个社区,辖7个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

2003年5月,吴旗镇城区管理办公室改为吴旗镇社区管理办公室。

2005年10月18日,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吴旗镇更名为吴起镇。

2007年11月,吴起镇社区办更名为吴起县洛源街道办事处,辖枣树湾、东园子、老城区、胜利山、长征、宗圪堵、刘渠子7个社区和宗湾子、宗圪堵、刘渠子3个村委会。

2010年7月,长官庙撤乡改为建制镇。8月,长城乡撤乡设镇。其行政区域和镇政府驻地未变。县辖6个镇6个乡1个街道、164个村民委员会、7个城市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小组、2263个自然村(不包含洛源街道自然村)。

2011年9月,王洼子乡并入铁边城镇,新寨乡、薛岔乡并入吴起镇,设王洼子、新寨、薛岔3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管辖区域未变。至此,县辖吴起、周湾、铁边城、白豹、长官庙、长城6个镇;吴仓堡、五谷城、庙沟3个乡;1个洛源街道;王洼子、新寨、薛岔3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7个城市社区,17个农村中心社区,164个村民委员会,1110个村民小组,27个居民小组,2263个自然村。

2013年,将宗圪堵村、宗湾子村、刘渠子村和姚沟门村的城壕湾、鲍新庄两个组,中杨青村的李洼子、石碑湾两个组,杨城子村的白石咀组、榆树坪村的榆树坪组划入洛源街道,增设石油新城、合沟(后并入宗圪堵)社区。12月,撤销王洼子、新寨、薛岔3个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将新寨社区姚寺村、齐湾子村、高渠村,薛岔社区湫沟村、雷坡村、薛岔村、南沟村、陈砭村、郭畔村划入吴起镇;新寨社区伍金润村、冯陡峁村划入吴仓堡乡;王洼子社区所辖10个村,新寨社区杨庙台村、新寨村、暴城村、张城子村、石台子村、梁坡村、王河村划入铁边城镇;薛岔社区杨新庄村、老虎沟村、双庙村划入五谷城乡。

2014年,县辖吴起镇、周湾镇、铁边城镇、白豹镇、长官庙镇、长城镇、五谷城乡、庙沟乡、吴仓堡乡、洛源街道,共6镇3乡1街道,下辖161个村委会、8个城市社区、1110个村民小组、2263个自然村。

2015年6月28日,撤销庙沟乡,设立庙沟镇。五谷城乡改为五谷城镇。

2022年吴起县辖1个街道、8个镇:吴起街道、铁边城镇、周湾镇、白豹镇、长官庙镇、长城镇、吴仓堡镇、庙沟镇、五谷城镇。吴起县人民政府驻地吴起街道。

2023年全县辖8镇1个街道办,91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总人口145863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