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想过,牙刷的刷毛是怎样放进去的?
为什么刷毛在刷牙的过程中,与牙齿摩擦那么多次却不会掉呢?
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人们就开始注重口腔的健康。那时人们会用动物骨灰做牙粉,清理口腔。还有些部落会把一种可以预防蛀牙的树枝捣碎,做成刷子状,然后用来刷牙以及清理牙缝里的污垢,这种天然的牙刷在当时被称之为Miswak。
而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一样对牙齿特别重视,《礼记》中记载的“鸡初鸣,咸盥嗽”就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有了漱口的习惯。而在敦煌的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描绘了一个和尚蹲在地上,左手持漱口水瓶,右手中指揩前齿的刷牙场景。
据史料记载,人类历史上第一把牙刷的发明者正是明朝的孝宗皇帝。
它的刷毛取自猪鬃,刷柄则是一根骨头,这种“牙刷”面世后传到西方,大受人们欢迎。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达,牙刷的制作工艺自然是有了质的飞跃。古代牙刷无论是在清洁效力或是使用寿命,都不可与现在的牙刷相提并论。而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就在于刷毛。
工人会在手柄制作完成后,在刷头挖出很多小孔,为后来装刷毛做准备。专业的切割机器会把的尼龙丝制成的牙刷毛切割成36mm,然后毛发植入机器会把这些刷毛以每秒30次的频率,快速地植入牙刷柄中的小孔。一般来说一个牙刷头上有32-56 个凹槽,每个凹槽大概可容纳 18 ~ 24 根刷毛,再经对折,也就是说每支牙刷上会有上千根左右的刷毛。
那么为什么刷毛在刷牙的过程中,与牙齿摩擦那么多次却不会掉呢?
这是因为机器在将尼龙丝植入的时候,同时会连带着将一个铜片同时植入凹槽。正是小铜片的作用,刷毛才会被卡住不至于脱落。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牙刷连续使用几周后,上面会布满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细菌。
这些细菌经过口腔摄入后会进入血管和淋巴管,进而侵入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如果长期使用不干净的牙刷,会增加患上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的风险。所以平时要把牙刷放置在干燥的外置,当牙刷使用1-3个月时最好更换新的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