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们自然就想到高适、王昌龄、岑参那些颇具盛名的作品,很少人会想起王维。
王维是山水田园派诗人,怎么会和边塞诗扯上联系呢?其实,王维早年曾出使过边塞,还在边塞工作过1年多,曾写下过一些边塞诗。
其中,他的那首《使至塞上》更是流传千古,中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堪称为“独绝千古”,还被很多武侠小说所引用。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公元736年,吐蕃欺负唐属国小勃律,并发动兵力攻打。公元737年春天,河西节度使大破吐蕃军。
这年四月,宰相张九龄被罢相,贬到了荆州当长史。奸相李林甫上位,并大力清算张九龄的政治同盟。作为张九龄提拔的人,王维当然被列入到清算名单中。加上,他还写了一首《寄荆州张丞相》来表达自己对张九龄的知遇之恩。
就在这年秋天,王维就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出使凉州,察访军情。后来,他还被任命为河西节度使判官,留在河西工作,这摆明就是被排挤出朝廷。
王维心情很郁闷,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京城,远赴边塞去了。途中,他写下了这首《使至塞上》来描写自己出使边塞时的所见所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的开篇点题,交代了出使的原因,开头就是一个“单”字,写得孤独、寂寞。
王维孤独地乘坐着车到边塞去慰问,就一辆简单的车,官职不会有多大。
本是京官,事业正处于上升期,被派遣到边塞,换着谁也不甘心、不愿意。可是,圣旨不能违抗,他不得不奉命出使。
车子缓缓地向塞外驶去,经过了附属国居延。居延就是现在甘肃张掖县西北,但这远没有到达目的地,此趟路途真的太远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他坐在车上,心情悲伤、郁闷,感觉命运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的人生太无奈了!
车外,北风凛冽地吹,连蓬草也吹飞了。那被吹断的蓬草随风而去,还有那北归的大雁正向着胡地的天空飞去。
看着这些,他感自己就像那随风而去的蓬草,身不由己地离开了汉地,又像归雁一样进入了大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塞外,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孤烟是直的,黄河是长的,落日是圆的,奇特壮丽,意境雄浑开阔。
这是在极目远眺之下,才有的景象,王维用了简单的几何线条从大处进行勾勒。
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称为“大漠”。这里没有奇观异景,景物很单调,只有烽火台燃起的一缕浓烟,所以说是“孤烟”。大漠上的孤烟,笔直向天,散发出坚毅之美。
这里没有山林,只有一条宽广的大河连贯其中,给人的感觉就是长。苍茫的大漠如此荒凉,但落日是圆圆的,让人感觉温暖亲切的。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用得绝妙,把大漠上的景色用简单几笔,准确地勾画出来大漠的辽阔、旷远。
如此辽阔的景象,王维情绪也高起来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经过若干日到萧关了,遇到了巡逻的骑兵,彼此亲切交谈起来。从骑兵口中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我们从诗句中可体会到,王维经过长期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心情轻松多了,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整首诗,作者王维写的是自己出使边塞的旅程过程,描写了途中所见到的塞外风光。他笔下的塞外风光壮丽奇特、辽阔苍茫,意境雄浑。
看到如此景色,谁都会为之一振,什么孤寂、悲伤的负面心情消退了,人也会变得豁达起来。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之下,王维内心自然得到净化了,心情开阔起来了。
远离朝廷的是非,王维来到了边塞,看到边塞风光,感受到边塞的艰苦。他好像又找到了自己。那直直的孤烟,还有长河与圆圆的落日,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