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天津生活十几年的外地人,为什么会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天津曾经也是中国最繁华的一线城市,而现在滑落到十名开外,连后起之秀的重庆和郑州发展得都比天津好,是唯一一个没进前十名的直辖市。
其实扬州和天津都很相似,天津一直以来被人们称为“小扬州”。最早称天津是“小扬州”的是清代诗人张船山,他曾在《过津沽诗》中写道:“十里鱼盐新泽国,二分烟月小扬州。天津和扬州都是生活节奏慢,老百姓懂生活,重享受,尤其是扬州市民,不管多忙,都保持着早上喝茶吃早点的习惯。吃完早茶之后,再该干嘛干嘛去。扬州早茶不仅食物讲究,而且场所也很讲究:大多是在古宅里。古运河畔,透过亭台花木竹石,点一杯舒展嫩芽的绿杨春,一份烫干丝、一份肴肉、几碟酱菜,慢条斯理喝茶吃点,添几分文人情怀,如此娴雅。
在扬州待久了,你会变“懒”,因为这里风景太美,美食太多,生活太悠闲。所以就一种论点,说是有些地方经济不行,身为当地人太懒,太贪图安逸、太不思进取。这个观点站不住脚,你看成都和重庆都是慢生活,发展得不也挺好吗?
一个城市的兴衰,和当地人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时运,扬州虽然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是起先他的地位并不突出,他的时运开始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扬州的地理位置同样得天独厚。它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是南上北下、西进东出的航运重镇。是全国的水陆物流集散中心。,“聚南北之冲”,加之扬州外可通海,这让他成为重要的交通中心。历史上南北的粮草、钱币、矿产都可以经由扬州分运到各 地,甚至到海外。扬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政治中心,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都曾在此建立治所。
而且扬州离东海的距离也不远,它不仅能够承担长江运河的运输,还是海运的起点。所以当时扬州城里有很多的人,外国客商和传教士,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世界美食之都这个称号就是这么来的。《旧唐书》里说: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经济上去了,人才自然就来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杨”,就是说全国有一半的有文化的人多集中在扬州。所以扬州1000多年以来,留下了太多的顶级文豪,顶级艺术家的足迹。名胜古迹,历史典故,俯拾皆是,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核心观点:只要时运来了,最有钱的人,最有能力的人,最有文化的人多来了。一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优质外来人口的贡献。不信你看上海和天津的崛起,也就是最近100多年的事,当年在十里洋场和九国租界,叱咤风云的大人物,有几个是上海和天津的本地人?
何园的主人何芷舠,本是安徽省望江县人,由湖北汉黄德道兼江汉关监督的官任上卸任归隐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建的何园。这么富有的人晚年不也率领全家搬到上海去了吗?所以说时运到了哪儿?政策、资金、人才就跟着流到了哪!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举个眼下的例子,深圳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几十年前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短短四十年时间,发展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之一,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你能说这是深圳渔民的功劳吗?
书回正传,回到扬州为什么衰落的话题?扬州的时运是怎么消失的呢?
要说是什么使扬州没落,其实有这么几个重要的原因:扬州的兴起依靠的是京杭大运河,所以它的命运,也跟这大运河息息相关。二者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再加上盐商的没落,运河河道淤塞,江南战乱,还在上世纪初错过了铁路修建的机遇,扬州的衰落是历史的合力造成的。
清朝末期,京杭大运河因为种种原因,渐渐停航,水路运输也由海运所代替,再加上铁路的通行,更是让扬州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关键地位。说得直白些就是,交通不便,人流量不大,城市难以发展。人口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因素,人多了城市自然就发展上去了。
其实当初有条铁路本来是要从扬州过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拖着没建,结果这一耽搁,就把扬州发展的大好机会给葬送了。你看现在的郑州从当初小小的郑县发展成现在的新一线城市就是依托铁路的发展,郑州就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没有了交通的优势,也没有能支撑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扬州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完全无法面对新世界的变化,没落也就在所难免了。所以说时运很重要,郑州就是遇上了铁路和物流发展的“时运”才成为今天的新一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
时运没有了,就是没有了吧!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没有就算了,毕竟扬州的美景还在,文化底蕴还在,美食还在。作为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按部就班地过自己的小日子,也挺好得。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是最重要,干嘛非得去争什么一、二线?那不是咱们考虑的事。咱自己把日子过好了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