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山脉(最高峰-雪宝顶):
山脉海拔在4000—4200米以上,
主峰是雪宝顶(海拔5588米,藏区苯波教七大神山之一),
山脉北端始于甘肃省-迭部县南端,
沿着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与九寨沟县境之间,向松潘县东北部横贯;
它是岷江、涪江、白龙江以及黄河支流-黑河的分水岭。
涪江:
又名涪水,
因为流域内的绵阳在汉高祖-刘邦时称“涪县”而得名,
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
它是长江支流-嘉陵江右岸的最大支流,
南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
武都镇以上为上游;
武都镇至遂宁为中游;
遂宁至河口为下游。
武都引水工程:
从江油市-武都镇以北3km的涪江干流拦河引水,
灌溉四川省绵阳、广元、南充、遂宁四市的八县耕地,
被邓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水利工程。
三国时期:
刘备从湖北-荆州入川,
经长江、巴阆、嘉陵江逆流而上入涪江,进驻了涪城(今绵阳主城区,因治地临近涪水而得名),
二刘相会于涪城东山上,史称涪城会;
至此,长达三年的入川之战,拉开序幕。
岷江:
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岷山南麓;
它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水源。
成都平原:
以成都平原为载体的成都平原经济区包括成都、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雅安、遂宁,一共八个市;
成都平原经济区是四川省经济总量最高的区域,带动了四川省的经济,推动了区内各个市的融合发展。
都江堰:
战国-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发型水利工程;
两千多年,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就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
都江堰灌溉工程,让岷江水造就了成都平原,使其成为“天府之国”。
白龙江:
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
发源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
白龙江流经:
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舟曲县,
陇南市-宕昌县、武都区、文县,
在四川省-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
白龙江流域:
历史上,
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
是汉蜀之间的战略要地,
是中国工农红军过川入陇的重要通道。
阴平古道:
起点是阴平郡(今甘肃-陇南-文县-鹄衣坝),途径文县县城,然后翻越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摩天岭,
经青川县(唐家河、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到达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的江油关(今南坝乡),全长265公里。
三国时期:
司马昭命钟会、邓艾领兵伐蜀;
钟会指挥的东路魏军被蜀汉大将姜维堵在剑门(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关以北,久攻不下;
西路指挥邓艾则回军景谷道(今四川省-广元市境内),
到达阴平郡(今甘肃-陇南-文县境内),
走数百里险要小道,
到达江油关(今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境内),
蜀汉守将马邈开关投降,邓艾军长驱南下,攻克绵竹,直抵成都,
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
至此,邓艾偷渡阴平灭蜀,让阴平古道名扬天下。
黑河:
别名“墨曲”,因河水呈灰色而得名。
发源于四川省-阿坝州-红原与松潘两县交界的岷山西麓;
由东南流向西北,
经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
于甘肃省-玛曲县曲汇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