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董家口港粮食接卸作业效率创两项世界纪录,效率提升66%以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0:29:00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8日讯 近日,山东港口董家口港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改写全球港口粮食接卸作业标准。在接卸满载6.79万吨吨进口粮食的“ARRIBA”轮时,通过智慧海关与智能口岸的深度融合,创造出平均船时效率2828吨/小时、全船作业时间24小时的双项世界纪录,较以往效率提升66%以上,标志着我国港口智慧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港口自动化卸船机与智慧查检装备无缝衔接作业

清晨,随着10万吨级巨轮精准靠泊,一场由5G、AI与自动化技术主导的“智慧接力”同步启动。海关关员在基于5G、AI等技术研发的智能查检设备辅助下远程完成船舱表层检疫风险评估,并下达准卸指令后。港口自动化卸船机随即精准刮取粮食。与此同时,智能化取制样设备与港口无人传输带、智能筒仓管理系统等实时联动, 4条进仓系统将金黄粮流精准导入7个智能筒仓,全过程数据在中央控制室三维可视化平台上实时跳动。

“这场效率革命的核心是监管模式的数字化转型。”青岛海关所属董家口港海关查验二科副科长綦虎山解释,“在保障安全前提下,通过智能化装备应用及关港间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将粮食查验监管作业嵌入港口作业流程,从侵入式、中断检查转向顺势、无感监管,加快口岸通关速度。智慧海关建设也为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数据显示,新型智能查取识一体机使表层检疫时间从半天缩短至1个小时,自动化取制样系统全程无需人工介入,节省监管资源20余人次。

“智慧监管带来的不仅是速度,更是真金白银的效益。”青岛渤海粮油国际业务部经理王鸿成算了一笔账:现在每船可至少压缩1天在港时间,直接为我们节省近8万元。不考虑物流等间接效益,仅此一项即可增效近500万元/年。董家口港分公司副经理陈俊补充道:“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全国首个进境散粮自动化无人化码头,海关的顺势监管最大化发挥我们新一代自动化设备的效能,这也是我们敢承诺24小时接卸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为了助力董家口港打造世界级港口,董家口港海关携手董家口港、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立博科技等,积极探索智慧海关与智慧口岸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监管装备的研发应用,助力港口进行自动化、智能化的持续升级,激发港口澎湃活力,打造“四最”粮食码头,即追求最先进的技术、最安全的管理、最快的效率和最好的质量。

当最后一粒粮食在午夜时分注入筒仓,中央控制室的电子屏定格在“24:00”——这不仅是一个数字的突破,更是中国港口从“机械自动化”向“系统智能化”跃迁的生动注脚。随着智慧海关与智能口岸的深度融合,中国港口的“效率神话”正在重定义全球物流标准。(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綦虎山 刘大铭)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