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首的寓意和象征(龙生九子都用在哪)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1 12:22:39    

囚牛(qiú niú)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它是龙与牛所生。囚牛平生爱好音乐,也爱上了一个拉琴的女子,但天妒红颜,囚牛便化作女子琴头一个装饰,永远陪伴,因此人们常常在琴头上雕刻上它的形象。

睚眦(yá zì)

睚眦,是龙生九子中的老二,它是龙与豺狼所生。睚眦平生好斗喜杀,所以常在刀环、刀柄、龙吞口雕刻它的形象。古人认为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

嘲风(cháo fēng)

嘲风,排行老三,它是龙与飞鸟所生。嘲风平生好险又好望,所以常常在殿台四角上雕刻它的形象。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蒲牢(pú láo)

蒲牢,排行老四,它是龙与蛤蟆所生。蒲牢大概随他们的母亲,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形象。传说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大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狻猊(suān ní)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它是龙与狮子所生。狻猊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形象。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

赑屃(bì xì)

赑屃,又名霸下,排行老六,是龙与乌龟所生。它形似龟,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形象。传说赑屃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赑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赑屃治水的功绩,叫赑屃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狴犴(bì àn)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是龙与老虎所生。狴犴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形象。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负屃(fù xì)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是龙与青龙所生。因负屃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形象。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螭吻/鸱尾(chī wěn/chī wěi)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排行第九,是龙与鲸鱼所生。传说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火,因我国古代房屋通常为木质结构,最怕火烧,所以螭吻常常被雕刻在古代木屋的屋脊梁之上,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除了这九个之外,还有别的,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朝天吼:龙和狗生的儿子叫朝天吼,忠诚可以昭明月喜欢监视,古代的皇帝会把它雕刻在华表的柱子上以时刻监视自己做一个明君。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上看到的就是朝天吼。

碧水金睛兽:龙和鳄鱼生的儿子叫碧水金睛兽,它上岸能捉妖下河能防洪涝,一般把它雕刻在堤坝上,以祈求“海晏河清”。传说牛魔王的坐骑就是碧水金睛兽

饕餮(tāo tiè:龙和羊生的儿子叫饕餮,喜欢美食超级能吃,古代一般会把它雕刻在做饭用的青铜鼎上,成语“钟鸣鼎食”来源于此。也有一种说法,饕餮是上古十大神兽之一。张艺谋拍的电影长城里面的怪兽就是饕餮。

螭首(chī shǒu:龙和蛟生的儿子叫螭首,一些建筑物的出水口总是能看到它,水龙头也是因它而得名,寓意为排水顺畅。

椒图(jiāo tú):龙和螺蚌生的儿子,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所以在古代人们把它放在大门口,负责看守门户,我们在大门上看到衔着环的就是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