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通常指的是 地球表面上的广阔水域,与“海”相对。以下是“洋”的一些详细特征和定义:
定义
洋是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地方,约占地球面积的十分之七。
洋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上,盐度、水温不受大陆影响,季节变化小,透明度大,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沉积物多为深海特有的钙质软泥、硅质软泥和红粘土。
分类
根据海洋形态和水文特征,海洋可以分为主要部分和附属部分。前者叫洋,后者叫海、海湾或海峡。
世界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它们的总面积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9%。
特征
洋的面积、容积、深度都较大,一般在两三千米以上。
洋的水温、盐度、颜色等不受大陆影响,有独立的潮汐和洋流系统。
与海的比较
海一般邻靠陆地,水深在2000米或3000米以内,盐度、水温受大陆影响,有显著季节变化,透明度小,没有独立的潮汐系统,潮汐一般从大洋传来,涨落显著。沉积物多为砂、泥沙等。
海湾是洋或海的一部分伸入陆地,其深度和宽度逐渐减小的水域。海峡是海洋中相邻海区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
其他含义
在汉语中,“洋”还有多种象征意义,如远方、未知、广阔、无限、自由、开放等。
综上所述,洋是地球上广阔、深邃、独立且受潮汐和洋流系统影响的水域,与受大陆影响较大的海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