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混凝土干燥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硬化后,由于养护不当,表面水分散失,体积收缩,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导致表层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表现为拉应力,从而产生裂缝。此外,使用含泥量大的粉砂拌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也会导致裂缝。
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
新浇筑混凝土表面在初凝后,由于表面未及时覆盖,受环境影响,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混凝土振捣问题:
混凝土振捣后,水泥含量多的水泥砂浆浮在上面,使上部表层收缩量增大,导致裂缝。
混凝土原材料问题:
混凝土原材料含泥量过大,在凝结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形成干缩裂缝。此外,碱-骨料反应也会导致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体积加大,形成膨胀性裂缝。水灰比或坍落度过大,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水分逐渐蒸发,内部失水收缩,也会产生裂缝。
施工质量问题:
浇筑混凝土时,如果技术交底不明,工人错误操作长时振捣,造成拌合物中石子坠落沉底,砂浆被振捣挤出,浮于上表,造成表面砂浆层,从而导致裂缝。
温度和湿度影响: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变化较大,或者由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力大小、施工和养护不当等因素,都会对混凝土表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失水影响,导致裂缝。
地基不均匀沉降:
地基沉降不均匀会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这种情况在软土地基地区尤为明显。
荷载作用:
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配筋量,而往往忽略了对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引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
设备专业影响:
在楼房的设计中,设备专业特别是电气专业,大多将照明、有线电视、通讯等所需的管线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有时集中于某一处现浇板中的管线多达7~8根,并且这些管线的直径多为2~3CM,由此就会使该处的现浇板厚度大大削弱,从而引起现浇板在该处开裂。
综上所述,现浇板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材料、施工、设计、环境等因素。为了有效预防现浇板裂缝,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