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主和奴隶的电影(《为奴十二年》电影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8 08:07:35    

2014年奥斯卡提名公布时,《为奴十二年》肯定会是一部重磅影片,事实也确实如此(201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该片改编自所罗门·诺瑟普的自传,讲述了他1841年至1853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种植园做奴隶的十几年时光。在描写奴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时,《为奴十二年》并没有拐卖任何东西,残酷的场景通常被毫不畏惧地描绘在滑向NC-17边缘的镜头中。

编剧约翰·雷德利(John Ridley)写的剧本浓缩了诺瑟普(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 Ejiofor)饰)的历史,他是一个生活在纽约受过教育的自由人,已结婚并有两个儿女,因受人蛊惑允诺一份高薪,被人绑架并卖给奴隶主,开始长达12年的奴隶生活。

他在种植园里辛苦劳作了12年,为不同的主人服务,直到他找到了一个盟友,一个愿意把他在北方的困境告诉他的加拿大白人木匠。被释放后,诺萨普的故事出版了,卖出了大约3万册。在被遗忘了大约一个世纪后,它在20世纪60年代被重新发现。史蒂夫·麦奎因(《羞耻》)的电影并不是第一次改编,1984年所罗门·诺萨普的《奥德赛》讲述了这个故事,尽管与《为奴十二年》相比,暴力和野蛮的描写大为缓和。

这部电影令人敬畏地控诉了人类的残忍。影片中并非每个白人都是卑鄙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福特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巴斯就是反例,但即使是最优秀的男人也会被当时的社会和文化习俗所束缚。有两个人体现了南方白人最令人讨厌的一面——福特土地上的工人提比斯(保罗·达诺饰)和棉花种植园主埃德温·埃普斯(迈克尔·法斯宾德饰)。他们都认为黑人不是人,因此对他们的对待是合理的,埃普斯还用《圣经》的诗句来证实他偶尔的恐怖行为,有人说圣经几乎可以用来为任何暴行辩护,这就是一个例子,埃普斯的观点在南北战争之前、期间甚至之后,在整个南方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为奴十二年》由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他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提名。就像丹尼尔·戴·刘易斯在2013年执导的《林肯》一样,这是一次演技上的大转变,远远超过了其他有价值的影片。

麦昆用长时间的特写镜头捕捉到了埃加福特的面部表情,展现了各种各样的情绪,这种情绪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他们直接切入了主题。埃加福特同样出色地刻画了诺萨普被绑架前舒适的家庭生活、他早年被囚禁时的困惑,以及他在压迫枷锁下遭受痛苦时的坚定决心。他的“奥斯卡时刻”出现在影片的最后,即使是最铁石心肠的观众也会为之落泪。

作为电影中的反派,迈克尔·法斯宾德(Michael Fassbender)塑造了一个不仅堕落到骨子里,而且精神错乱的埃普斯(不是因为酗酒、宗教狂热,就是因为某种精神疾病)。这个角色比保罗·达诺饰演的提比斯更可怕,因为他的不可预测性和他的权力地位。他命令诺瑟普鞭打帕齐(露皮塔·尼永奥饰)的那一幕,几乎是今年电影中最让人看不下去的一幕。主要人物的表演将《为奴十二年》本已引人入胜的叙事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如果说对表演有什么不满的话,那就是对一些小角色的不满。使用保罗·吉亚玛蒂、阿尔弗雷德·伍德达德和布拉德·皮特在次要的部分(接近扩展的客串),它创造了“发现明星”的时刻,更多的是一种分心而不是一种资产。虽然皮特的演绎没有什么问题,但他传奇的存在感压倒了一个不成熟的角色。这不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但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选择。这部电影足够强大,足以克服这些小错误,但它不应该这样做。

汉斯·季默常因其夸张的配乐而受到批评,但他的作品却恰到好处。增强了许多情况下的紧张和严峻。麦昆还煞费苦心地重现了内战时期的种植园,利用原始材料和其他历史文件的细节来传达影片的时代特征。

《为奴十二年》令人躁动和不安,只有这类故事才会如此。影片中有勇气和救赎的元素,但挥之不去的印象提醒我们人性的黑暗面有多么丑陋。就像有关纳粹德国的电影一样,这部电影展示了在经济繁荣和文明的基础上扎根的恐怖。《为奴十二年》绝不是轻松和欢快的,但它提供了比90%的电影更有价值的电影体验,它留下的印象不容易被忽视或消除。

“我不想只要生存,我想要活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