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农工商为什么把商人排在最后(为什么商人在古代的地位排名最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08:53:58    


古代“土农工商”是当时传统社会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商人虽然掌握着巨大的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却极为卑贱。他们的地位与封建王朝“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封建王朝极为重视农业,农业是本业,所以历朝历代都把“重农抑商”作为国家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

战国时期秦朝的商鞅变法就有规定:土地可以买卖;家里有两个成年男子不分家的,加倍征收他们的赋税;粟帛生产得多的,受到免除摇役的优待;经商及因怠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当奴隶。


中国封建社会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就要求有固定的人依附于土地。农民便是依附于土地的群体,对国家承担税、赋、役三重义务。而商人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天然的流动性必然不受统治阶级的欢迎。

同时商人追逐利益的本性和冒险精神都使这个群体难以忍受统治阶级的盘剥。还有就是商业活动的风险性和收益性会吸引一部分农民舍本求末,可能会削弱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并且他们只看到商人在流通领域高卖低买,赚取差价,就认为商人狡诈,不事生产而徒分其利。就觉得商人并没有直接去创造价值,反害农桑,所以就重农轻商。

"财富的宠儿,地位的弃儿”。中国的封建社会相当完备,它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为固定的阶级益,而商人在这样的时代无疑会成为统治阶级打压的主要对象,虽然他们在财富的积上得到社会的认可,但是地位始终不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