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社区公共用房活化,绘就“禅城520善治”图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20:24:00    

4月9日,禅城区委组织部、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南庄镇、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祖庙街道的相关负责人,社区书记代表走进南庄镇绿岛社区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开展2025年第一期“书记有约”暨“禅城520善治”品牌现场交流会。

此次现场交流会以“互学互鉴强本领-党建引领社区公共用房活化利用”为主题,旨在深化锻造“有情怀、有担当、多奉献”的社区基层干部“铁军”,促进经验共享、能力共提、发展共谋,进一步构建“一核多元、简约高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禅城520善治”城市治理新模式。

走访参观现场。/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社区闲置公共用房蝶变为居民的“幸福驿站”

走进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干净舒适的环境,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因长期闲置而渗水严重的公共用房。

据介绍,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18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其中,一楼以公共民生、休闲服务类场室为主,为群众提供象棋、跳棋、围棋、鲁班环等免费休闲活动设施,二楼则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开设古筝、古琴、中国舞、书法、声乐、水彩、泥塑等文化艺术课程。

居民上课现场。/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绿岛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锦仪表示,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作为禅城区首个“公益+市场”模式活化的社区公共用房,近年来通过进驻机构向社区提供等值于市场租金的公益服务券和反哺金等方式,形成“物业换服务”“收益助治理”的良性循环,蝶变为居民点赞的“幸福驿站”。

“我们设置的课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由群众提出来,我们负责跟进落地。比如,从居民提出钢琴课的要求,到钢琴设备进驻不到三天。同时,每个月上16节课,收费采取‘低偿性+公益性’模式,价格比较实惠,群众接受度高。”林锦仪表示,为高效推动居民需求征集和项目转化,桐花益家通识科普服务中心制定了需求采集研判标准化流程,建立“周采集、周研判、周公示”制度,通过微信群接龙征集课程需求,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逐步形成了桐花益家“135”服务体系。

介绍展板。/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近期,绿岛社区还推出了“社区合伙人”计划,未来将更多吸纳企业、技能达人等多元主体参与该中心建设,并积极联动周边景区、村庄开展农社共建,延伸服务半径。

“书记有约”助力党建引领公共用房活化

在交流会上,石湾镇街道泷景社区书记分享所在社区公共用房活化利用经验和做法,南庄镇、张槎镇街道、祖庙街道汇报了社区公共用房活化整体推进情况及问题。

交流会现场。/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在推进公共用房‘应交尽交’方面,你们是如何协同作战的?”“在公共用房活化上,我们应该如何弥补社区在市场调研、项目监督等专业方面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公共用房活化,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模式,活动现场举行了“书记有约”圆桌分享会,邀请了绿岛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锦仪,泷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黄建淯,南庄镇党建办党支部书记雷梅,对禅城区的社区书记们在推动社区公共用房活化遇到的“疑难杂症”进行答疑释惑。

“书记有约”圆桌分享会。/禅城融媒记者贺勇摄

“社区公共用房的‘小空间’里,承载着基层治理的‘大文章’。”禅城区委编办主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洪深表示,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推动社区公共用房活化利用,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实践,提升社区运营力。在探索社区公共用房活化过程,各社区要坚持党建引领,做到“应用尽用”,切实把社区公共用房活化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打通建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要坚持需求导向,做到“应优尽优”,切实把活化的社区公共用房打造为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平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坚持多元参与,做到“应移尽移”,积极探索移交路径,推动建设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公共用房活化工作。

文/禅城融媒记者贺勇 通讯员禅组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