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禾医疗:用更“韧性”的方式增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6:42:00    

近日,有“植发第一股”之称的雍禾医疗发布2024年财报,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雍禾医疗营收为人民币18.05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1.5%;毛利为人民币10.84亿元,较2023年同比增长8.7%;毛利率为60.1%,2023年毛利率为56.1%;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雍禾医疗的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亏损为人民币1.84亿元,而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录得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人民币1.41亿元,比上一年度大幅改善。

增长值得关注,换种方式依然能重回增长轨道,更值得关注。

换一种方式增长

“市场变了。”在2021年之前,雍禾医疗创始人兼CEO张玉就感受到了这一点:年轻人对脱发问题越来越敏感,因为介入早,年轻人更多倾向于“能不能不植发”,女性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植发给自己带来的变美可能。

张玉敏锐地捕捉到这不是一次市场波动,而是消费者代际变化带来的消费偏好改变,也必将影响业务走向和市场格局,张玉明白,企业和行业都应该顺应趋势做出改变。

“知”与“行”是两回事,应该改变与改变也是两回事。2021年底,雍禾医疗正式在港股市场上市,成功融资。

但同年,雍禾医疗全国门店60家,因为某些因素也临时决定关闭一些院部;张玉决定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我坚信民营医疗未来肯定会很好,所以我们就在不确定中干了确定的事,大刀阔斧地改革。”

或许是融资后手握现金带来的底气,或许是张玉心中的理想主义作祟。张玉决定先从对接脱发者的一线人员开始改革:“毛发行业原来是只会治病,不会看病。”在张玉看来,植发确实可以应对大多数脱发问题,但脱发者如果不想植发,那就必须前置性地搞清楚脱发者是因为什么原因脱发的。为此,雍禾医疗的自我革新第一步是去销售化,砍掉现场销售人员,用医生接诊,同时去技术包装化,回归医疗本质。

砍掉销售、去包装化在短期内必然会给业绩与整个运营体系带来冲击,但在2021年,去销售化带来的冲击也在时间的流水里被咀嚼、消化。在此前后,雍禾医疗也陆续投资医疗养固相关,通过与北大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及药企的合作来实现智能化诊疗、诊疗体系规范化及后端的毛发养固技术与产品的突破。

大刀阔斧地改革之后,本应该是大步向前的发展。但事实并不像想象一样,上市之初,雍禾医疗曾提出“三年开店100家”的计划,但上市前后,雍禾医疗已经布局了国内超一线、一线及重要二线城市,要再度实现规模化扩张,就得把店开到三线甚至四五线城市去,这也是那个时间点前后市场上最热的话题之一:到下沉市场去。

但雍禾很快发现,下沉市场对于他们这种医疗机构来说不一定是机会。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持有现金,叠加植发行业决策周期长的特点与三、四线城市消费能力偏弱的现实,下沉市场“不香”了。

“我们发现,消费医疗的客单价比较高,三、四线城市的客户总需求相对较小,离散程度还比较高。而且,医疗的标准和质量很难全部向下复制。”雍禾医疗CGO(首席增长官)任剑表示。

为此,2024年,雍禾暂停向三、四线城市扩张,优化9家植发医疗机构和5家史云逊独立门店。任剑表示,公司关停部分三线城市的植发机构,并非意味着公司放弃下沉市场,而是转用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中心医院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公司的业绩增长依赖“天网”与“地网”各自的效率和二者的有效链接。

其中,“地网”指公司加强中心城市机构的运营效率和对周边城市的覆盖能力,以此代替开店去辐射更广阔的地区;“天网”指公司推出互联网医院,三、四线城市的业务扩张主要依靠互联网的拓展。“天网”与“地网”的有效链接,是指患者的诊前咨询、了解和诊断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完成,当需求记录明确后,他们可以选择去附近的中心城市就诊,从而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财报验证了雍禾战略决策的正确性,2024年,雍禾毛利同比增长8.7%,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由负转正,重回正向增长的经营轨道。根据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任剑预计,2025年公司的业绩有望扭亏为盈,雍禾医疗依赖资产扩张实现收入规模增长的阶段,已经成为历史。

在3年~4年的时间里,雍禾经历了消费模式改变、消费者迭代、开店模式迭代及其他冲击依然能回到增长轨道上来,令人惊艳。

重回增长轨道背后的战略“韧性”

面对多重冲击,雍禾医疗管理层的快速反应快速变革固然可贵,但变革背后是雍禾在战略上的不变韧性。

“医疗化”与“数智化”或许正是雍禾增长背后的韧性所在,也是张玉及雍禾管理层认准的“大势所趋”。“监管明确植发机构是医疗机构之后,有人问我,你怎么提前知道植发机构要医疗化?”但对于张玉来说,植发机构走向医疗化是“本该如此”,对此张玉的表述是“坚守医疗本质”。

正因为是“本质”,所以雍禾近年来推出的战略几乎都是“医”打头,比如领先行业的“门诊医生制度”,要求医生而非销售人员坐诊;比如“医生分级制度”让毛发医生具备更好的成长空间,从而吸引了不少业内的好医生加入;比如2024年正式推出的“医疗级养固”,将养固业务从生美级别升级到医疗级别,让医生、医药器械加入养固流程,提供更好的养固效果。

通过医疗级养固业务的加入,雍禾医疗的业务模型更加立体。不同于传统机构将脱发患者直接导向手术台的做法,雍禾正在构建"金字塔式"的毛发健康管理模型:顶端的植发手术是高价值业务支撑生存,中层的医疗级养固解决中期问题,底层则通过互联网医院和线上药房、居家养护覆盖更广泛的日常护理需求。这种布局在北京、上海的上万平方米毛发综合医院已现雏形——植发科、斑秃科、女性脱发专科等细分诊疗单元,配合自有医疗级养固体系,形成闭环服务网络。

“医疗化”是坚守本质,那“数智化”就是淬炼自我。近年来,雍禾的数字化团队超过100人,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将诊疗系统、销售系统、服务系统、收入系统等关键环节全面打通。

根据年报,集团在去年完成了数字化转型,以“数据驱动、智能协同”为核心,引入大语言模型(LLM)赋能业务全生命周期,达成了三大主要成果。

一是构建企业智能知识库引擎,形成“数据-知识-决策”的全链路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打造集团数据中台服务,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三是全面推广实施自主研发的连锁医疗系统“禾帆”,系统涵盖用户、院务、医务、交易、库存管理五大流程闭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在任剑看来,数智化带来的赋能,让毛发医疗这个原本高度依赖线下的行业,有了触网-破茧-成蝶的可能。他认为在雍禾的业务模型中,“天网”和“地网”的搭建和链接,会大幅提升业务路径效率、提高诊疗质量、提高植发的效率。

首先,植发作为一个人力密集型行业,所有由人力支持完成的环节都有望借助数字化提高效率,例如,在营销端上,公司已经完成了70%的数字化改造,当用户与线上客服互动时,系统会利用用户自身携带的标签,以及通过问诊环节,快速将这些标签进行数字化处理。

其次,用户的病历已经全部实现电子化,且会实时上传到公司的一体化诊疗系统中。这意味着,除了医生面对面给出的诊断信息之外,患者的电子病历还会被系统拆分成不同的标签,并快速生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诊疗质量。

另外,植发机器人、AI诊疗等新兴技术手段有望进一步提高植发过程的效率,给予患者更好的体验。

在“医疗化”与“数智化”两个维度的韧性坚守,让雍禾在应对冲击不断变革的同时,动作不变形,发展不走调,不离初心,重回增长。

“长坡厚雪”是雍禾医疗一直以来对于毛发医疗行业的判断,在一条长坡厚雪的道路上,除了要增长,更关键的是保持韧性,持续深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