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在春晚舞台上跳舞、在北京亦庄跑马拉松,人形机器人正站在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
在光谷未来科技城,一家民营企业用薄如纸片的电子皮肤为机器人注入“触觉神经”,悄然改写着智能制造的游戏规则。它就是武汉华威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威科”)。

华威科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机器人电子皮肤产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文辉摄)
“民营企业要实现超越,就要敢啃硬骨头。”华威科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科大博导熊有伦,总经理朱晓辉说,湖北建设科创高地,企业家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这种战略定力让华威科执着深耕柔性感知领域:
首战,依托华科大的科教资源,其自主研发的RFID封装设备打破国外垄断;
转战医疗健康赛道,华威科探索将柔性感知产品用在人身上。“普通人站久了,脚会麻;一些糖尿病晚期患者失去脚底反馈,感觉不到脚麻。我们在脚底装一块感应器,监测到压力太大,就提醒他,该坐下了。”华威科柔性感知事业部总监王浩王浩说,有一些术后康复的病人走路不稳,通过传感器,可以监测重心,评估身体状态——这已经很接近于人形机器人所需要的功能了。
趁势而上,2022年,华威科进军机器人行业。当年年底,华威科做出第一款电子皮肤,在业内引起不小反响。“国内外开始涌现一批人形机器人公司,新技术、新需求层出不穷。我们都觉得,这条赛道大有可为。”王浩说,研发充满艰辛,专业团队攻关一年多,成功突破关键材料制造工艺难点,实现每个感应点面积仅1平方毫米。一只机器人“灵巧手”可以布置超1000个感应点,能准确称量物体的重量,反馈应该施与的力度,甚至检测物体是否滑动,确保触觉灵、抓取稳。
从工业机器人到医疗机器人,再到人形机器人,两次转型背后,是企业家对技术趋势的精准预判。“掌握核心技术,是华威科的底气;勇于闯入新赛道,又为企业增添了生命力。”朱晓辉介绍,随着人形机器人的火爆,华威科实现了市场的突破。2024年,该公司生产的电子皮肤累计装备约200台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业内领先;今年一季度,已接到近千台量订单。
“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湖北的科教和产业优势。现在,我们要把这种优势进一步放大。”4月18日,朱晓辉介绍,华威科正在建设人形机器人多模态融合智能感知产业创新平台,将联合华科大、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把机器人的感知能力从单一触觉扩充到视觉、听觉、距离、环境的“全感知”。
上周,湖北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刚刚召开。“我们将积极投身支点建设,在人形机器人赛道上主动作为。”朱晓辉说,将通过“全感知”创新平台的建设,打赢产业卡位战,做中国柔性智能感知领域的定义者、引领者,助力鄂产机器人更强、更先进。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