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罕见的“熊猫血”(A型血 RH阴性)遭遇肺癌和宫颈癌双重侵害,患者还有生存的希望吗?近日,来自湖南郴州的朱桂兰(化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死神展开拉锯战时,来自广州、深圳、清远,甚至东北沈阳的“熊猫侠”开启了爱心献血行动。
“双癌合击让治疗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主刀医生王继勇教授团队完成了巨大肺癌的切除,同时他也提醒大众,“如果能早点发现,那就只是一个肺小结节,微创手术就能解决,用不着作输血的准备了。”

双重打击:确诊宫颈癌再遇巨大肺肿瘤
2024年12月28日开始,湖南郴州61岁的朱桂兰陆续出现了阴道出血,她回忆说,“一开始出血,我都没太在意,后来出血太多,我身体都很虚了。”家里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不行,要去医院做检查,这不能再等了。”朱桂兰的女儿高度怀疑母亲得了肿瘤,于是今年3月份到当地县医院就医。
果不其然,结果是宫颈癌。
随后,子女们就带着朱桂兰去郴州某家医院做手术治疗。全家人也没有想到,后面会遇到更大的难题。在术前CT检查,竟发现其右肺存在直径达7厘米的恶性肿瘤,这个潜伏二十余年的“沉默杀手”,体积已远超常规手术安全范围。
“我们要去广州治疗。”朱桂兰的儿子立即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系,原定计划在3月26日手术。

生死时速:“熊猫血”志愿者驰援捐血
在完善术前检查中,A型RH阴性血的检验结果让医生也很吃惊!25日医院接到广州市血液中心通知,血源紧缺,这台手术可能要暂停!
“生了五个小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熊猫血’。”朱桂兰自己也懵了。“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当中,也没有母亲的血型匹配。”朱桂兰的儿子也很焦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主任王继勇教授坦言:“万分之一的稀有血型遇上限期手术,这可能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了。”随后,医院紧急向社会呼吁捐血。在短短48小时内,广州、深圳、东北沈阳的“熊猫侠”打来电话愿意捐血,清远的志愿者紧急驰援来广州捐血,这场跨越地域与血缘的生命接力,为全国200万稀有血型群体带来希望曙光。
4个单位的红细胞及时到位,为这台高风险手术点亮希望之灯。“很幸运,手术中发现淋巴结没转移,但她肺癌这已经是ⅡB期了,手术后需要进一步的治疗。”王继勇教授说。
4月8日,朱桂兰顺利出院。王继勇主任介绍:“2周后可以进行肺癌的后续治疗,三个月后可以进行宫颈癌的手术治疗。”他同时指出,朱桂兰肺癌巨大,至少已经生长了20年。“如果能早点发现,只是一个肺小结节的话,微创手术就能解决,用不着作输血的准备了。”
环境警钟:柴火烟雾下的健康危机
成功切除巨大肺部肿瘤后,朱桂兰的病情引发了更深层思考。王继勇教授指出,患者虽然没有肺癌的家族史,但是其丈夫在8年前因为肺癌去世。夫妇先后罹患肺癌的悲剧,可能与长期接触柴火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等致癌物密切相关。据《环境健康展望》研究,传统灶台产生的室内污染,致癌风险相当于每日吸20支香烟。这个案例为仍使用固体燃料烹饪的农村居民敲响健康警钟。即使在农村,肺癌也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2025年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王继勇表示,目前发现不吸烟人群罹患肺癌的人数比吸烟人群更多,而普通体检往往难以发现微小病灶,导致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显示,我国新增癌症病例约482.5万例、死亡257.4万例,其中肺癌的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位居首位。
为了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王继勇教授建议,40岁以下人群在常规体检的前提下,每5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螺旋CT;40岁以上人群则应每年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进行此项检查。对于吸烟超过20年的人,每年应做胸部增强CT和气管镜检查。
文、图| 记者 张华 林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