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13日发布的消息,近日,《广东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并由该厅印发实施。《规划》提出,至2035年,全面形成陆海一体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管理与治理体系,全面建成高品质、高效能、高活力海岸带。
《规划》衔接《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海洋空间格局,结合海岸带地区各具特色、优势集聚的“湾区经济”,划分大汕头湾区、大红海湾区、环大亚湾区、环珠江口湾区、大广海湾区、大海陵湾区和雷州半岛共7个基本单元,构建“六湾区一半岛”的发展格局,科学确定湾区的功能定位、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要求,推进跨行政区海岸带资源整合,推动海岸带地区发展。
其中,环珠江口湾区涉及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海岸带。湾区包含深圳湾、珠江口、逸仙湾、唐家湾、凤凰湾、香炉湾、九洲湾、拱北湾、壁青湾等海湾,海岛336个,大陆海岸线长623.1千米。
环珠江口湾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和南方海洋科技中心,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重点推进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支持珠海、东莞、中山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创建现代海洋城市,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安全、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大湾区。
《规划》将湾区发展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港口群和宜居优质生活圈,我国南方海洋科技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我国最重要的海洋产业集聚区之一,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
《规划》提出,开展深圳湾、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珠海淇澳等湿地保护和修复,保护万山群岛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加强荷包岛、大杧岛等海岛天然植被保护,实施三角岛、三门岛、牛头岛、二洲岛等海岛受损岛体和岸线修复。
同时,以广州港、深圳港为引领,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加强珠江口东西岸港口资源优化整合,提升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支持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打造海洋电子信息集群化示范基地;支持在深圳、珠海、中山等市建立智能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打造以广州、深圳、中山为核心的海上风电科技创新研发基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邮轮母港群;打造深圳湾片区、滨海湾新区、莲花湾片区、南沙湾片区、翠亨新区、横琴新区等14段亲海岸线,提升滨海空间的亲水体验性。
《规划》还提出,加强海洋电子信息、现代海洋公共服务业等其他新兴产业空间保障。依托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引导向海洋领域拓展,打造珠三角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