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桂林举办的西南剧展,诞生于抗战黎明前最黑暗的节点,上演于炮声开场、硝烟为幕的舞台,却汇聚了现代戏剧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合力创造了现代戏剧史上的文化奇迹,从多个方面推动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值得被深刻铭记与致敬。在西南剧展80周年之际,《1944:西南剧展叙事》出版。该书细致梳理了西南剧展这一文化盛典的生成始末、文化意义与后续影响,忠实地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戏剧界的文化担当与辉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该书分序章、正文与尾声三个部分。序章介绍了西南剧展生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西南剧展之所以最终落地桂林,归因于地方士绅的支持、流亡知识分子的聚集与战时媒体的传播合力,共同构成了剧展生长的土壤。正文十章分别围绕西南剧展的主办团队、协办团队、核心团队、旧剧代表团队、筹备与开幕、戏剧演出展览、戏剧者工作大会、戏剧资料展览、当时的报道与评论、闭幕与影响等主要层面展开。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回忆的整理与分析,还原了诸多历史细节,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的戏剧界如何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才使得西南剧展不仅创造了抗战时期的一大文化奇迹,也为中国戏剧界后来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支撑。尾声交代了该书的著述缘起,是基于作者多年的回望与思考。

《1944:西南剧展叙事》,黄伟林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除了史料爬梳,作者还回应了一些史实争议。如针对究竟有多少个省份参加西南剧展,书中列举了欧阳予倩、田汉“八省剧展”、阳翰笙“五省剧展”及亲历者秦似“四省剧展”等说法的来由,根据有代表参加、有资料参加的不同标准,得出十多个省份、30多个剧团、上千名戏剧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结论。可见,作者不仅对文献资料熟稔于心,而且对所涉问题有深入思考,将文献、文化、文学三者融会贯通,因此论证时能够信手拈来,妥帖自然。
西南剧展不仅是桂林乃至广西的文化资源,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盛典,美国戏剧评论家爱金生在当时的《纽约时报》上评论道:“如此宏大规模之戏剧盛会,有史以来,自古罗马时代曾经举行外,尚属仅见。”这部著作的价值,不仅在于从地域的视角展望历史与文化,首次系统性地还原了西南剧展的全貌,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戏剧史料与学术参考,更在于提供了一种研究与书写的范式,即学术论著也可以用清晰晓畅的写作风格,生动地描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使之兼顾专业的学术性与较强的可读性。
原标题:《文化抗战的盛典 文化“桂军”的力作》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蒋楚婷
来源:作者:史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