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喜马拉雅山脉依然银装素裹,孔雀河畔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在上演。西藏普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联合普兰县消防救援大队,带领50余名青少年完成了一场持续8小时的沉浸式爱国教育实践。

活动以“素手折菊祭英烈”拉开序幕。在移民管理警察郑江渝的指导下,学生们将白纸化作千朵菊花,折叠间聆听跨越半世纪的界桩守护故事。消防员同步展示抢险救援装备,通过液压剪破拆演示,让“生命之上”理念在金属碰撞声中具象化。

当队伍捧着菊花走向烈士陵园时,碑文上定格的生命刻度引发强烈共鸣。初二学生旦增指着碑文喃喃自语:“他只比我大五岁。”身旁的移民管理警察回应道:“他们用忠诚与奉献,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道永恒的丰碑。要好好学习,要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国和尼泊尔9号界桩前,海拔3700米的寒风裹挟着朱砂气息。在移民管理警察示范下,孩子们屏息凝神描摹“中国”二字,学生次仁顿珠落下最后一笔时,界桩在高原强光下泛起红光。他喃喃道:“我听见心跳声和孔雀河的奔涌合拍了!”新描的鲜红界桩与远处雪山脊线连成壮阔画卷,恰似永不褪色的精神血脉。


当《我和我的祖国》旋律穿透雪山峡谷,五星红旗在国门前猎猎飞扬。活动虽已落幕,但界桩上未干的朱砂、陵园里摇曳的白菊,仍在讲述着“双蓝”守护者与青少年之间这场关于传承的“双向奔赴”。(通讯员:格热)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